小新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ito
查看: 258|回复: 9

【控制情绪】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5222
发表于 2021-6-29 07: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控制情绪】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我喜欢这份工作,但我的老板真是让我抓狂!"

"你们这几个孩子要把我逼疯了!"

"他老是这样!我真恨得牙痒痒!"

一个惹人讨厌的同事,一个过分挑剔的上司,一个吃不得一点亏的下属,一个漠不关心的配偶,一个不听话的小孩,一个牢骚满腹的朋友,一个服务不到位的服务生,一个老跟你过不去的亲戚??

有时候,这些人是有意操纵我们的情绪,有时候,他们是无心的,但我们还是不高兴,感到受了伤害或气得发疯。

除了人,有些事也会让我们情绪失控。比如,买房子、换工作、相亲、公共演讲、无聊的会议、电脑故障。又比如,你买好电影票了,照顾孩子的保姆却没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使我们倍感愤怒、焦虑、抑郁、内疚的人或事。这时,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产生过激的负面反应呢?我们又该如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保持积极、健康、阳光、有为呢?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创始人阿尔伯特·埃利斯在本书中将教你如何避免别人引起你的情绪爆发,教你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以成功赢得生活的主导权。该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也不教你肤浅的"积极思维",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具体的技巧,教你在他人或某件事操纵你的情绪时,你应该如何应对。

这些技巧,作者已在全球讲了一万多场次,对工作和生活都同等适用。你可能遇到的情景和局面多种多样,但这些技巧能以不变应万变。使用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技巧,你能大幅度降低你的压力水平,既能享受生活,又能颇有成效地工作,因为你情绪的主人再也不是你的上司、同事、下属、配偶、孩子、父母、邻居、朋友、恋人和其他日常生活中需要打交道的人,而是你自己。

本书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可以使你避免成为一个提线木偶。本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没有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心理剧,也不是提供肤浅的积极思维的速成品。相反,它包含一套非常具体的技巧,教你在被人和事操纵情绪时,如何用更佳之选来应对。这真的有用!这些技巧在全球范围已被讲了一万多场次,对工作和私生活同等适用。尽管情景和局面多种多样,但我们的技巧能以不变应万变。

本书的宗旨是让你既能过上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甚至高强度的生活,又不会成为自己努力的牺牲品。通过运用书中这套强有力的技巧,你的上司、同事、下属、配偶、孩子、父母、邻居、朋友、恋人和其他日常生活中需要打交道的人再也不会成为你情绪的“操盘手”。尽管所有这些人并非一直操纵着我们,但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曾让人牵着鼻子走。

指出人在思考、感受和行动不算什么了不起的理论。不过,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如果我们不想被人或事所操纵,就最好学会管理和控制我们心理、情绪和行为上对那些操纵我们的人和事做出的反应。这需要对我们马上要讲的技能和技巧做出系统化的努力并进行勤奋的练习。

本书并非针对日常麻烦之“速成”解决方案。本书所提供之技巧非常简单,不过,要想使它们真正有效果,那你就必须经常使用它们才成。

◆ 致命“四人组”

世上主要有四种“略带神经病的”感觉(“screwball”feelings)。也就是说,你在任何时间有了其中一种,就会无法游刃有余地应付局面,多半会面临沮丧郁闷,被某人某事牵着鼻子走。这些心理活动包括过分(excessive)烦躁、愤怒,戒备森严、抑郁,无精打采或内疚(我们马上告诉你什么叫“过分”)。

第一,如果你过分烦躁(anxious;或紧张、沮丧、恼火、担惊受怕等),你就不能有效地处理人或事。比如,你也许因一个工作面试极度紧张,或因为要跟一个凶巴巴的上司说话而紧张;也许你因工作中的截止时间即将到来而心烦意乱,或因为生活中的一个重大决定,或孩子最近的表现而烦躁。如果你有此类情绪,说明你已受制于人或事。

第二,如果你过分生气(angry;或戒备、被激怒、气得发疯、愤愤不平、嘴巴不饶人、脾气一触即发、挫败),你就可能把事情搞砸。也许,当你的配偶批评你的工作、厨艺、教育孩子的方式或做爱方式时,你真的就不依不饶;也许,当你的青春期孩子蔑视或不尊重你,或你工作上的同事不能干或不合作时,你真的就大发雷霆。

第三,我们可以不失冷静地,直接恰当地对付诱因。如果你过分抑郁(depressed)或无精打采(burned out,一蹶不振),你会一事无成,而且有可能把自己弄得郁郁寡欢。同样,如果你因失去所爱的人,或因失去工作,或因悲惨的徒劳无功而长期抑郁,你就是让某人某事控制了你。

第四,如果你过分内疚(guilty;过分承担责任、过分悔恨、过分自责),其他人就能操纵你,你就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你就会因错误的因素做出错误的决定(因为你如此愧疚)。

因此,“过分”指的是根据你自己的判断 ,你反应过激了。真正的任务是如何应对:如何让尽可能多的过激反应胎死腹中,如何迅速摆脱它们,如何防止它们在将来卷土重来。有时候,承认自己反应过激而不是把脏水往他人他事上泼,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马上教你如何阻止这类攀诬型的心理体操。

◆ 诱因ABC's

首先谈谈“A’s”。[这是一些操控者(pushers)。]若不想让人或事刺激你失去常态,你就得先弄清楚最初是什么使你反应过激。最好的办法是用我1955年研究出来的模式——当时我启动了理性情绪化行为治疗法(REBT),当属现代认知行为治疗法中的第一个,被称为ABC’s治疗法。A’s代表我们日常遇见的具体的人或事(诱发性事件),这些人或事能刺激到我们。

我们现在来谈C’s(暂时跳过B’s)。在ABC模式中,C’s代表两件事:在A处发生的具体情形里,你的感觉和你的行为。比如,(在A处)你有一个重要会议或约会,但却在高速公路上遇上意外的交通情况——也许还不是汽车长龙,只是行驶缓慢。随着你迟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你真的开始焦虑、烦躁和恼火(你在C处的感觉)时,你会如何开车呢(在C处的行为)?你也许会从巷子里杀进杀出,在车流中穿梭,开得比平常要快,鸣笛,朝其他司机吼叫并挥舞相应的手势来诋毁他们的智商。有人还会溜进合乘车专用车道,在副驾驶那一边举起夹克衫,指望公路巡警不会来抓他们。如果你不是真的很烦躁,正常情况下你会那样驾驶吗?多半不会(虽然有人从来就是那样驾驶的)。你看出问题来了吗?

这种模式的首要一点就是: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为的产生。你的感觉方式强烈地、大大地影响到你的行为方式。如果你过度烦躁、生气、急不可耐地要到达某个目的地,你就会疯狂开车。

但事实上,A’s仍然无法直接导致C’s——虽然我们通常认为是这样的,这看上去甚至就是这么回事儿。我们不停地对孩子们说:“你把我逼疯了!”但A’s本身并不导致C’s的产生。

好吧,如果A’s(诱发性事件)并不直接导致C’s(感受和行为),那是什么导致C’s行为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B’s导致了C’s的发生。B’s跟A’s相互作用,成了C’s的主要导火线。B’s才是杀手!如果我们将其放任自流,它们就会真的成为杀手B’s。

这就是B’s。因此,什么是B’s?当我们在A处遭遇困境或遇到跟我们过不去的人时,最终在C处情感爆发或做出过激行为之前,我们在B处会做什么?

好吧,如果A’s(诱发性事件)并不直接导致C’s(感受和行为),那是什么导致C’s行为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B’s导致了C’s的发生。B’s跟A’s相互作用,成了C’s的主要导火线。B’s才是杀手!如果我们将其放任自流,它们就会真的成为杀手B’s。

这就是B’s。因此,什么是B’s?当我们在A处遭遇困境或遇到跟我们过不去的人时,最终在C处情感爆发或做出过激行为之前,我们在B处会做什么?我们在B处的所作所为要描述起来,不乏辞藻:我们做出选择、感知、决定、分析、判断、审时度势、评价、想象等反应——所有这些辞藻都可以放在一个红色标题下面,呈伞状排列:我们在思考!我们对具体的人或事的思考方式决定了我们在C处做出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决定了我们是否会被A’s牵着鼻子走。

由此,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不是A’s导致C’s,而是B’s导致C’s。但目前仍有人相信这点——他们不思考——特别是在突发事件里,他们只做出反应:“他一张嘴,我就扑倒他。”“我读着备忘录,怒气冲天。”“一听到他们做的事,我就暴跳如雷。”

我们现在要郑重其事地声明这一点:要想不受制于人和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在A处发生的事是否真实不重要,你在B处的所思所想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C处的感觉和行动。如果你认为搞砸某事很可怕,那么你或许会避开搞砸的局面,或许会应验你自己的预言,真把事情搞砸了。如果你相信你生活中必须有一些可以把你变得身心健全的人,一旦没找到,你就会很悲催。“这些人”就把你变成了提线木偶。如果别人在高速公路上抢道,而你无法忍受这点,当别人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很愤怒,甚至与人发生冲突。你的老板设置无理的截止时间或不公正地批评你,如果你认为他或她很可怕,你这份工作就会做得不开心。如果你的配偶或孩子不体贴人、没有责任心或不尊重人,把你“气得发疯”,你就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还吃力不讨好。

我们要说的是,不管情形如何逼真,我们如何看待它才真正决定了我们会有多愤怒、沮丧,决定了它是否能牵动、左右我们!这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如果A’s(诱发性事件)自动导致C’s(我们的感受和行为)怎么办?我们就会有麻烦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反应就会完全失控。然而,既然我们在B处对某人、某场景的思考方式真正决定了我们如何去应对,我们就有了控制反应、不被他人他事所左右的潜力。这是好消息。

对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负责十分重要。首先,我们不是说你应该为自己不好的行为责怪或抨击你自己。问题是,我们常用责任、责备、错误这些措辞,仿佛这些措辞是可以互换着使用的——实际上,它们大相径庭。责任指的是你对自己的感觉和行为负责,因为你有引导和控制它们的能力。自责指的是你因表现不好而让自己无地自容。承担责任是健康的,自责则是自毁长城。

再者,我们并不是谈论正面思考的价值——虽然这是值得赞赏的,因为正面思考可能会刺激人们去尝试他们绝对不可能做的事。 我们只是说你在具体情况下的思考决定了你对这种情况(及情况中的人)如何做出反应、做出多大反应。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changefastreply
感谢无私分享!
看帖回帖是美德!
这是什么东东啊
有竞争才有进步
学习了,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新叶

GMT+8, 2024-11-1 13:42 , Processed in 0.172867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